鼎暉投資柳丹:醫療投資受追捧?潛力公司具備這些特質
醫藥,作為 2019 年醫改的關鍵詞,備受行業關注。而利好創新藥的國家政策頻出,也讓更多的創業者看到機會。
但機會和風險并存,具備怎樣特質的創新企業更容易成功?在項目扎堆的細分賽道,基金投資人如何判斷風險?在醫療大環境和市場競爭的綜合作用下,還有哪些開始顯現的趨勢?
鼎暉投資自成立至今,已在醫療健康板塊投資了超過 30 家公司,其中有近1/ 3 上市。作為專注中早期投資的混合型基金,鼎暉創新與成長基金更加關注“生態圈”的建設,在生物醫藥、檢測診斷、醫療技術等板塊進行布局,投資案例包括先導藥物、邁新生物、康立明生物、集萃藥康等。
鼎暉創新與成長投資執行董事柳丹擁有十余年健康醫療行業經驗,從科研出身到產業實踐、管理咨詢,再到現今作為醫療投資人,也是柳丹追求價值實現的過程。
特別是在醫藥投資方面,柳丹得以憑借此前工作經歷所帶來的商業邏輯性和敏銳度,來做項目的篩選和判斷,也享受在投后管理中與醫療創業者“肩并肩”,以實現更多科學研究應用的落地。
“我們是同行的伙伴,也是參謀,和企業家一起去實時地面對和解決創業路上的問題。”
在柳丹看來,一位優質的創始人,需要同時具備 ——鷹的眼睛(洞察力),狼的耳朵(判斷力),豹的速度(執行力),熊的力量(管理力)。

談醫療大環境
創業邦: 2019 的資本環境被普遍認為是“波谷”,你這樣認為嗎?在新一年的投資策略上,鼎暉會有哪些變化?
柳丹: 2019 年,我認為是過熱后的回調期。見識了去年一波的投資熱潮后,我們不追風、不盲從,更多地是求平穩,回歸理性的估值判斷。簡單說是八個字,“精選項目,控制風險”。
從目前來看,今年上半年整個環境和去年下半年應該是差不多的。 2020 年下半年,可能會有好轉的跡象,排除中美關系等國際形勢的重大不確定因素,如果要相對明顯地好轉,可能要看 2021 年以后。
今年,我們會繼續相對穩妥的投資策略,比如關注估值有合理調整的頭部企業,以及有潛力從二線走到一線、但可能由于環境原因使其價值還未得到認可的企業。
創業邦:二級市場對一級市場,有風向標意義嗎?
柳丹:有的。二級市場大的板塊,哪些估值起來、為什么起來,為什么一些細分領域會得到二級市場相對高的估值認可,這背后都有一定邏輯。
其實一級市場投資也會看兩方面:一是中國二級市場;二是國外二級市場,特別是與國外對標的一些國內公司,更適合判斷其長期趨勢以及投資空間的大小。
創業邦:在醫療行業的十余年里,你看到行業經歷了哪些階段?
柳丹: 1990 年之前屬于跟蹤仿制的階段,那時候都是仿制藥,主要解決的是“有無”的問題;第二階段是模仿創新,中國逐漸看到國外先進的東西,產品也在改善,特點是成功率比較高,風險比較低,產品較為同質化;第三階段,從前兩年開始,是新替代舊的趨勢。所以我們投資現在也主要是看First–in-Class(同類最先) ,兼顧Best–in-Class(同類最優)。但肯定不是盲目的一刀切,而是有判斷取舍技巧的。
創業邦:現在醫療行業已經到了一個拐點嗎?
柳丹:拐點有不同的角度,可能是十度,可能是三十度,我個人認為目前來說角度在過半(四十五度)左右。醫療行業的發展是個漸變的過程,投資也從之前的機會投資熱,變為現在比較專業的行業投資熱。
談細分賽道的機會和風險
創業邦:我們關注到近段時間國內醫療領域的融資情況,新藥的融資金額大,醫療器械的融資項目多。在整個醫療健康領域中,有哪些更細分的賽道是你所看好的?
柳丹:我關注的是四個部分:第一,生物科技,在醫療里邊是具備抗風險性的;第二,藥療創制,就是通常大家所說的創新藥等;第三是檢測診斷,這也是精準醫療的主要方向之一;最后是醫療科技,因為我們是混合基金,會有機會和TMT行業組同事做一些交叉學科的投資,比如AI醫療、人機交互等。
創業邦:在你看來,投醫療和TMT,有哪些不同的地方?
柳丹:TMT會賭第一第二,有贏者通吃的格局,像大家通常所說的BAT或ATM。但醫療并不是這樣,至少大家沒看到醫藥上有哪兩三家壟斷了市場,而新企業沒機會的情況。
醫療領域公司的格局,天然具有分散性。雖然從產品上來說,比如市場上出現了一款乙肝新藥,可能在市場份額上會較大程度領先于隨后上市的第二款,但在公司層面上,一般不會出現像TMT巨頭那樣依靠流量入口就能降維打擊的情況。
產品本身是重要的決定性因素,如果你比第一款藥更有效更安全,那你就有很大的可能超越前者。再比如即使都是治療肝病,乙肝和丙肝的藥市場都是分割的,會有各自的壁壘和不同市場格局。
創業邦:對于新藥投資,是否面臨個選擇,如果投很早期,失敗風險比較大,而等有一定成績再投,可能估值又會比較高?
<